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殷商西周时期,“天”、“天命”是被作为人格神看待的。孔子主要借亲亲之情论仁德,而视天命为一种盲目的主宰力。荀子并没有迷信或畏惧于“天”,而是把“天”看作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运行的自然。荀子认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是由人自己掌握和调控而产生的,而不是由“天”来左右和预兆的。正所谓“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要做的就是要明天人之分,应天以治。
——刘蔚华《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
材料二 普罗塔戈拉在《论神》这本书一开头就说:“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也不敢说他们是什么样子:因为有许多事物妨碍了我们确切的知识,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他主张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应根据各自的感觉做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因此他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又断定“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荀子和普罗塔戈拉的天人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天人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以及在东西方思想发展中的影响。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差别,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在实际投票中,群众创造性地采用“票选”“画圈”“画杠”“画点”“投豆”“燃香在纸上烧眼”等选举方法。该做法
A. 提升了中共的政治声望
B. 开创了新型民主的模式
C. 反映了政府的民主程度
D. 超越了人们的认知水平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 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
B. 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
C. 义务教育取得新突破
D. 录取率与经济发展相悖改革
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名签署于1935年的反对新政的宣言中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宣言主要反对新政
A. 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
B. 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
C. 举办了各项公共建设工程
D. 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出现了一系列巨大变化。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这次改革是
A. 结合实际对农村地权关系的重新调整
B. 通过行政主导方式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
C. 总结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经验教训的结果
D. 动员农民参与国家政权建设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