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观察下表,它最能反映的问题是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下降 46.2%...

观察下表,它最能反映的问题是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外资缩减

70%

69.1%

50%

48%

50%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状况)

A. 危机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

B. 波及范围广

C. 破坏性大

D. 引发了社会危机

 

C 【解析】 表格里没有时间的描述,无法判断时间长短,故A错误;表格没有反映经济危机波及的国别和领域,无法判断波及范围,排除B;由“工业下降”“外贸缩减”“失业人数”综合起来可得出危机的破坏性大,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的信息,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表现在

①各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矛盾日趋尖锐

②各国加紧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③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④资本主义各国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直接违背了

①《国联盟约》

②《凡尔赛和约》

③《四国条约》

④《九国公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有人说:“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此说依据的事实是

A. 纳粹党的对外政策获得德国人的普遍支持

B. 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执政党

C. 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 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 缓解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的恢复

B.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C. 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D.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李鸿幸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知猛然打响,在中曰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怀揣富国弦兵的同样梦想,李鸿幸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略迟,然而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世事波云,人生飞絮,同样是“经世之才”,一个身背骂名,抑郁而终,一个大功告成,奇勋盖世。出现这样悬殊的结果,令人深思。

——《文化博览》2007年第五期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日近代化大比拼”分别指什么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造成李鸿章人生悲剧的原因有哪些?据此谈谈你对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悲喜人生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