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知识分子不仅是指以阐发或者运用知识为核心工作的脑力劳动者,更是肩负重要责任的社会...

知识分子不仅是指以阐发或者运用知识为核心工作的脑力劳动者,更是肩负重要责任的社会良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际知识合作委员会是1922年在国际联盟的支持下成立的学术机构,相当于国际联盟的“科学处”。宗旨是促进人类智力和文化进步而重新联合起来。国际知识合作委员会中有两位声望很高的学者,他们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玛丽居里。但是1930年,爱因斯坦因不满国联在改善国际关系上的无所作为,提出辞职。

材料二:美国学者霍夫斯塔德和以色列学者康菲诺认为,现代“知识分子”(intellectual),都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①一方面是与他们专业知识或技术知识分不开,他们不复限于用专业知识来为自己谋生,而是要敢于挑战权威,认真地在专业范围内追求真理;②另一方面是在其本职之外,有一种在求真的精神上发展出来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成为社会的良心,对一切公共利益的问题都抱有深切的关怀。

——上述材料均据北京大学物理系网站“爱因斯坦年表”等编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的宗旨,指出国联盟约中的哪一原则使得国联在国际安全问题上“无所作为”?

(2)阅读材料二,您更侧重“知识分子”的哪一方面的内涵?结合爱因斯坦对人类的贡献予以论述。

 

 

(1)宗旨:促进人类智力和文化进步(或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原则:“全体一致”原则。 (2)选择①:提出相对论,提出光量子假说,在宇宙学、统一场论等方面的成就。对传统物理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选择②:一战爆发时,在反战宣言上签字;一战后,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的相互谅解;二战前后,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原子弹;二战后致力于防止核战争,亲自领导组织“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 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时刻关心人类的进步与和平。 【解析】 第(1)问,“宗旨”,根据材料一信息“宗旨是促进人类智力和文化进步而重新联合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促进人类智力和文化进步,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等。“原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联盟约中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得国联在国际安全问题上“无所作为”。 第(2)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选择任何一方面内涵均可,关键是自圆其说。如果选择①,则从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提出光量子假说,对现代物理学的伟大贡献角度论述;如果选择②,则从爱因斯坦反对战争、致力于和平、关心人类的进步与和平等科学活动之外的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材料二: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新货物的品种日益增多,从而带来了消费的选择。香料、丝绸等商品,大大超过了欧洲社会消费的需要,胡椒的价格自1650年以来,一直在跌落。而茶叶、糖、咖啡、烟草和甜酒等新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茶叶则是普通欧洲人最重要的饮料,英国人发明了把中国茶与西印度群岛生产的糖混合起来喝的新习惯,这种混合饮料能很快提供能量,在营养方面创造了一场革命。糖在15世纪的欧洲是最昂贵的奢侈品。为了提高糖的产量,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种植甘蔗成功,开始了大规模人工种植甘蔗的时代。美洲糖产量的增加,降低了糖价,满足了欧洲消费市场的需要,却引发了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从16世纪末开始,欧洲人从南美引入了救命的食物——马铃薯,欧洲人获得了高产的、富于维生素的廉价食品。

——上述材料均据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欧洲“消费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真正使中国人切身地感到世界的存在,在七万里之外竟然存在一个能打败数千年文明古国的蕞尔小夷。这么远的距离,那么小的国家,光是这两个数字就足够使中国人深切地认识到,传统的地理观念必定存在着某种毛病。于是就在战争期间与战争之后究心于世界地理,产生了两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理著作,一是魏源的《海国图志》,一是徐继畬的《瀛环志略》。如果说魏源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那么徐继畬就是第一个正眼看世界的人。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周振鹤《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材料二:

 

魏源《海国图志》

徐继畬《瀛环志略》

“海国”自唐宋以来多见于诗文中,意思为“海外之国”,与“海内”相对:海内即天下,海外即四夷。《海国图志》即《四夷图志》。

“瀛环”是徐继畬发明的词汇。“瀛”指大海,瀛所环者,全世界也。徐继畬知道地球上陆地被大海包围,故取此名。

内容没有包含中国在内。

内容中包含了中国,并把中国置于亚洲中。

1841年受林则徐嘱托开始着手编写,于1842年完成五十卷本。以《四洲志》为底本,抄撮现成文献资料为主。

开始于1843年,完成于1848年,共计十卷。广泛搜集资料、大量吸收西方地图,加以缜密考证,有所弃取。

第一部分为海防思想、第二部分为世界地理、第三部分是杂录。全书贯穿经世致用的思想,魏源指出此书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不以提出具体对付夷人的办法为己任,而是从纯学术角度介绍各国的地理与政治制度,作者没有直接表达自己作此书的旨趣。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原因及该书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徐继畬“正眼看世界”的表现。

 

 

查看答案

如图阴影部分反映了从大英帝国(1763年)年到英联邦(1967年)的历史变迁,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③②①④

B. ②③④①

C. ②④③①

D. ②③①④

 

查看答案

德尔菲的阿波罗神殿是希腊最著名的神圣之地。据说,神殿的石墙曾刻有两句话:“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和一个神秘的大写字母“E”。公元前547年,吕底亚国王克罗伊索斯与波斯王居鲁士进行战争时,派使者去德尔菲神殿请求神谕。这一次,克罗伊索斯讨来的神谕说,有一个帝国将会陷落。克罗伊索斯于是断定波斯帝国将会灭亡,便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可是战争的结果却是吕底亚大败,亡国之君克洛伊索斯至此才明白德尔菲神谕的真正含义:准备出兵攻打别人的人,自己却遭到了毁灭。真是没有认识自己啊!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吕底亚与波斯的战争推动希腊文明进入“古典时代”

②希腊城邦共同遵守和信仰德尔菲城阿波罗神殿的神谕

③“认识你自己”这一主张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④“凡事勿过度”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为了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邓小平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这一构想

①是实现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和发展

③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④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