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材料二: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三:1897年9月24日,贵州省学政严修上奏说:“词科之目,稽古(考究古籍)为荣(荣耀),而目前所须,则尤以通今(通晓现代)为切要。或周知天下郡国利病,或熟谙中外交涉事宜,或算学译学擅绝专门,或格致(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制造能创新法,或堪游历之选,或工测绘之长,统立经济之名,以别旧时之科举。”
——《光绪朝续东华录》
请回答:
(1)科举制度始于何时?根据材料一回答科举制度与汉朝以来的选官制度的区别。
(2)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顾炎武为什么提出了“八股之害,等于焚书”的观点?
(3)材料三对科举制度提出了什么改革要求?说明了什么问题。
(4)从以上沈既济、顾炎武和严修对科举制度的不同看法,你得出什么认识?
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 在沿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前提下作出政策性调整
B. 实行资本主义计划经济
C. 政治民主,经济专制
D. 沿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电视连续剧《大染坊》讲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描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发生、发展的艰难道路,展示了一代人强国梦的诞生与毁灭。从中我们得出的认识是
①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一战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③“实业救国”的主张在当时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
④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是中国的民族工业无法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
“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一发现”是指
A. 蒸汽轮船的发明
B. 电的发明
C. 蒸汽机的发明
D. 内燃机的发明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甲:“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乙:“辟邪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丙:“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
A. 朱熹、李贽、黄宗羲
B. 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C.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
D. 王夫之、王守仁、顾炎武
两宋以后,程朱理学确立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理学
A. 易于被知识分子理解
B. 有利于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C. 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
D. 摒弃了佛、道的干扰,振兴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