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为西汉初诸侯王国分布图,从汉高帝到汉景帝诸侯王国的变化体现了 A. 诸侯王国...

下图为西汉初诸侯王国分布图,从汉高帝到汉景帝诸侯王国的变化体现了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激化

B. 中央对地方控制有所加强

C.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D. 颁布“推思令”初见成效

 

B 【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一些大的诸侯国被分裂成几个诸侯国,从而减少了对中央政府的威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故B项正确。A项,题干不能直接反映诸侯国与中央矛盾激化,排除。C项,图片信息反映的是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与中央行政体制无关,排除。D项,“推恩令”于汉武帝时期推行,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周礼・地官》记载,“大司徒”和“草人”一类农官研究“土宜之法”,即辨别土壤的不同类型及性质,因地制宜确定农作物品种的基础上,指导受田农民“稼穡、树艺”。这一记载说明

A. 农业生产技术普遍提高

B. 发展农业是官吏职责

C. 国家重视生产经验推广

D. 保证了小农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梁启超全集》中记载:“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督察院,督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材料二  泰西近欧论,皆言三权:有论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一些人指使御史文悌上章弹劾,诋毁保国会“名为保国,势必乱国……奸宄之徒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臵我大清国以度外。”

——《戊戌变法》全刊第二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什么事件?它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该事件有何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三,说明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查看答案

2006年岁末以来,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一时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

——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各指什么时代?

材料二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8~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材料三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3)材料三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4)根据材料四所述,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5)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大国的崛起有哪些共同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材料二: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三:1897年9月24日,贵州省学政严修上奏说:“词科之目,稽古(考究古籍)为荣(荣耀),而目前所须,则尤以通今(通晓现代)为切要。或周知天下郡国利病,或熟谙中外交涉事宜,或算学译学擅绝专门,或格致(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制造能创新法,或堪游历之选,或工测绘之长,统立经济之名,以别旧时之科举。”

——《光绪朝续东华录》

请回答:

(1)科举制度始于何时?根据材料一回答科举制度与汉朝以来的选官制度的区别。

(2)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顾炎武为什么提出了“八股之害,等于焚书”的观点?

(3)材料三对科举制度提出了什么改革要求?说明了什么问题。

(4)从以上沈既济、顾炎武和严修对科举制度的不同看法,你得出什么认识?

 

 

查看答案

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 在沿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前提下作出政策性调整

B. 实行资本主义计划经济

C. 政治民主,经济专制

D. 沿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