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今中外的政权都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今中外的政权都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只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社文摘〉

材料二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的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 

材料四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福利社会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保障制度的具体做法。并指出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体系的认识。

 

(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 (2)特点: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 成因: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剥削沉重,工人运动兴起;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做法:直接救济、以工代赈。 意义: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4)生产力提高;吸取了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5)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和“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概括即可。 第(2)问,联系材料“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说明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结合所学,可以从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统治和社会运动的推动归纳。 第(3)问,图片反映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是:直接救济、以工代赈。结合所学,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第(4)问主要依据所学内容,可以从历史教训和现实需要等方面归纳,可以答为:生产力提高;吸取了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5)问从利弊两个方面辩证的分析,可以答为: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汪东兴出席了会议。各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农业合作化以后,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农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提高。但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这种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对农业的巨大投入,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较缓慢。1978年,还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计划多,还是市场多,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决策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农村在经营方式、产品分配方式两方面的变化。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和根本目的。

(4)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A. 外来文化的传入

B. 政治生活的影响

C. 传统观念的继承

D. 社会经济的影响

 

查看答案

在我国古代,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A.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 以种植为主,家畜养殖为辅

C. 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 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知识经济的理解,正确的是

A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

B它是一种低能源、低消耗的新型工业经济

C它是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型经济

D它的产生,促进了互联网的问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