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8月,陈独秀指出:“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是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他呼吁:“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该言论在当时
A. 动摇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
B. 启发民众探寻社会真理
C. 标志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
D. 开创了,民主革命新阶段
1877年,清政府依照与周边藩属国交往的规则,给予谕旨派出郭嵩焘、刘锡鸿正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郭嵩焘请求清廷“补办国书,充当公使”,而补办国书未署副使名,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说明当时
A. 晚清谋求外交转型受到英国阻扰
B. 传统朝贡体系及观念已经瓦解
C. 传统观念阻碍了晚清外交近代化
D. 晚清政府对近代外交毫无了解
明弘治四年,邱浚入阁为文渊阁大学士,此前他是正二品的户部尚书,入阁时加太子太保,从一品。邱浚入阁,开了六部尚书入阁的先例。这说明
A. 内阁成为法定行政机构
B. 六部权利大为削弱
C. 六部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 内阁地位逐步提高
南宋前朝的鄂州,因是江防重地,城市建筑规模不大。后因商业发展,城外发展起了南市,“列肆如栉”,鄂州遂成商业重镇。各地州县也有类似鄂州的现象。该现象表明南宋
A. 市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督
B. 政府推行抑商政策
C. 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
D.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汉文帝时,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由每个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景帝时,把秦时17岁傅籍(秦汉时适龄男子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傅。上述措施
A. 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
B. 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C. 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D. 推动征税标准重大变革
东周桓王即位后,周郑交恶,桓王联合陈、蔡、虢、卫等国讨伐郑国,最后双方在繻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这表明当时
A. 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
B. 诸侯争霸局面已经出现
C. 兼并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
D. 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