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的确,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中叶,西方世界的旧日秩序完全为民主政体的国家取而代之。这一巨大变化,其历史意义不下于2000年前几个主要文明系统的出现。更可注意者,与这一革命浪潮几乎同步进行的巨大变化,乃是近代科学与近代工业生产的开展。西方发生的这些大事,又将伴随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的侵入亚洲与非洲,引发了西方列强对于东方古老秩序的冲击。后者彻底的质变,也将在19至20世纪进行。
——摘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请评述上述有关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结合世界近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唐朝和宋代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
材料二 以下两图反映了19世纪后期英国伦敦的城市风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给伦敦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富丽堂皇的船只无帆无风也能航行得象箭一样快……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能在一瞬间传遍世界,镰刀自动收割,纺车自行转动,铁犁自动开沟,而我们仍象过去一样渴望得到面包。”这是19世纪晚期一位克罗地亚农民发出的感叹,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 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
B. 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
C. 生产工具的重大革新
D. 社会矛盾得到基本缓和
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于1775年与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当时,瓦特要亲自为买主安装蒸汽机,在机器出现故障时,他还要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由此可以得出的准确推论是
A. 瓦特在改良蒸汽机后开办工厂进行商业生产,表明此时期科学与技术已经实现紧密结合
B. 瓦特1775年与人合伙开办工厂表明此时期生产与资本呈现高度集中的趋势
C. 瓦特经常为买主安装和维修蒸汽机,表明此时工厂制度已经普及,工业城市大量兴起
D. 美国最先采用的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方式可以大幅度减轻瓦特四处奔波的负担
1851年时英国总人口为1800万,其中农村人口仅占48%。同期,法国、美国等仍然是农村人口占较大优势,而德国、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与英国相比较,这些国家简直是一些“巨大的村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殖民活动的有无
B. 工业革命的快慢
C. 政治制度的优劣
D. 科技水平的高低
“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1641年)和锡兰(1658年)。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据此推断科恩是
A. 荷兰的殖民官员 B. 印尼的民族英雄
C. 西班牙的探险家 D. 法国的殖民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