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春秋时采用铁器和牛耕技术
B. 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
C. 私田数量急剧增加
D. 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下列材料中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政策的是
A.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B.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C. “乡农卖丝争赴市,客船大贾米行商”
D.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抑议之”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
A. 坊市制度瓦解 B. 土地集中加剧
C. 农业技术进步 D. 海外贸易拓展
新中国成立至今,外交战略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
材料一 《建国初期国际形势图》
材料二 在中国方面,珍宝岛事件后,中国更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苏联的直接威胁,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的局面,以适应抵御苏联威胁的需要。同时,中国时刻关心着自己民族统一大业的实现,也希望中美之间的和解能有助于台湾问题的逐步解决。
——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给尼克松总统的一份备忘录
材料三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摘自十九大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国际形势的特点。为了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战略?为处理好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改变对美外交战略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国际格局的特点及中国的外交战略。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战略制定的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属于农业文明的范畴,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唯有中国发展得最精密、最情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图1 图2
(1)根据图1,你能观察到我国古代农业采用何种耕作方式吗?
(2)根据上述图片材科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上海合作组织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然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 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B. 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C. 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关系
D. 政治经济逐渐一体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