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工业化
重工业类 | 数量 | 轻工业类 | 数量 | |
黑色冶金(钢铁)工业 | 15 | 纺织工业 | 53 | |
有色金属工业 | 31 | 食品工业 | 34 | |
电力工业 | 113 | 医药工业 | 4 | |
煤矿工业 | 194 | 造纸工业 | 10 | |
石油工业 | 13 | 其他轻工业 | 7 | |
其他重工业 | 建筑材料工业 | 21 | 机械工业 | 157 |
木材工业 | 6 | 化学工业 | 36 |
A.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
C. 以资源型工矿建设项目为主
D. 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 19世纪60年代
B. 19世纪70年代
C. 19世纪90年代
D. 20世纪30年代
司汤达小说中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衔已成为无用之物。”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A. 客观真实,可以采信
B. 主观臆断,有待考证
C. 背离史实,不足为信
D. 小说家言,皆不可信
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 电力与蒸汽
B. 蒸汽与煤炭
C. 电力与钢铁
D. 煤炭与钢铁
在19世纪之前的两千多年里,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主流是朝着相互分离的方向发展的,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汇合到16世纪才开始,西方的影响到19世纪才得以加强。其主要原因是中西方缺乏
A. 文明交流的技术条件
B. 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C. 文明交流的历史基础
D. 文明扩张的经济动力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等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推动这一“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第二次工业革命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金融中心的转移
D. 中国市场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