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情况,其中,1985年的增长高峰出现的直接因素是
A. 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B. 提出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C.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有学者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时说,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这一“经济政策”指
A. 进行三大改造 B. 发展重工业
C. 提出“全面整顿” D. 实行改革开放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 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 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这一状况出现的内部原因是
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 |||||
年份 | 1913 | 1914 | 1918 | 1919 | 1921 |
纱锭(枚) | 484192 | 544780 | 647570 | 658748 | 1248282 |
布机(台) | 1986 | 2310 | 2736 | 3839 | 4139 |
A.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B. 近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C.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推动
1878年,轮船招商局总办朱启昂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以蒸汽为动力磨面粉,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下列各项属于该企业创办的有利条件的是
A.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 洋务运动的诱导 D.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20世纪初,英美等国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这一条款的施行
A. 使英美控制了中国海关 B. 有利于中外企业公平竞争
C. 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 增强了民族工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