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
A. 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
B. 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
C.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D. 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
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当时
A. 墓葬制度凸显了贵族特权
B. 分封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 宗法制保障了政权的稳定
D. 礼乐制度传播了西周文化
材料 1938年春,28岁的中国学生费孝通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并在第二年以《江村经济》为名出版。费孝通是世界上第一个指出乡村也能发展工业经济的经济学家。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其实没有“江村”这么一个村庄,它的原型叫开弦弓村,在江苏省吴江县震泽区。开弦弓村在1929年1月就购进了先进的缫丝机,办起了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丝厂,它被认为是现代企业史上第一个农民自己办的丝厂。费孝通把开弦弓村当成“中国工业变迁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例子,主要变化是工厂代替了家庭手工业系统。”而他最终得出的调查结论是这样的:“仅仅实行土地改革、减收地租、平均地权并不能最终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最终解决的办法应该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恢复农村企业是根本措施。”“在农村设厂,规模就要受到人口的限制,所以我们寻求最小规模、最大效率的工厂单位。”
——据吴晓波《跌荡一百年》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费孝通“江村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费孝通作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其科学研究的意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将一些公立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重组合并成了13所国立大学、5所学院和9所省立大学,并把经费资助扩展到一些水平较高的私立学校,用于开设新学科和购置设备。在20所私立大学和33所私立学院中,1934年和1935年有32所获得了资助,1936年有40所获资助。不应低估的成就是,在这十年中,中等教育也取得了4~5倍的增长。到1937年,有2042所中学,1211所师范和370所职业学校,就读学生达545207人。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和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和预期目的。但是,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尤其是对各个时代和各个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严重,它丝毫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这样,历史事件似乎总的来说同样是由偶然性来支配着的。但是表面性是偶然性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解读材料,围绕“行动的目的与结果”自拟一个论题,运用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人口流动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重要的历史现象,人口问题是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至元朝我国西部地区(含川陕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单位:%)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所作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人时常自夸,说我们人口多,不容易被人消灭,……殊不知百年之后,美国人口可加到十万万,多过我们人口两倍半。如果美国来征服中国,那么百年之后,十个美国人中只参杂四个中国人,中国人便要被美国人所同化。……百年前有一个英国学者,叫做马尔赛(萨)斯,他因为忧世界上的人口太多,供给的物产有限,主张减少人口。中国现在的新青年,也有被马尔赛(萨)斯学说所染。”孙中山的这种人口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
——摘编自《孙中山人口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西部地区人口分布的变化,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马尔萨斯人口学说的基本态度极其理由,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