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地方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回答:
(1)据材料一,比较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措施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以及它形成的原因。
当今的世界格局可以类比成一个五角形,不过其中的一角要胜于其他角,因为美国无论从经济和军事力量来讲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美国从二战后一直保持了资本主义强国的优势,俄罗斯、日本、西欧、中国的力量均有不同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 美国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约束和限制
B. 有利于世界和平、安全、稳定和发展
C. 该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已初见端倪
D. 在各大国的共同推动下趋势不断加强
1959年在著名的“厨房辩论”上,尼克松对鲁晓夫说:“我们希望展示我们的多样性,以及做出选择的权利,我们并不希望所有一切都由一名高高在上的政官员决定,而恰恰是这个人让所有的房子都盖得一权一样,“这反映出
A. 美苏关系出现了缓和现象
B. 苏联经济发展落后于美国
C. 苏联高度集权体制的弊端
D. 美国自由主义经济的盛行
1955年9月,苏联与西德建立外交关系,并随即与东德签约,规定东德可以自行决定内外政策,包括同西德的关系。苏联主动同时承认两个德国,是希望
A. 缓解两德之间的紧张对峙
B. 提高民主德国的政治地位
C. 结束西方对西柏林的占领
D. 维持两个德国及欧洲现状
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 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 1957 | 1965 | 1972 | 1972 | 1973 | 1974 | 1978 | 1980 |
接受国 | 苏联 | 朝鲜 | 美国 | 日本 | 法国 | 美国 | 西班牙 | 联邦德国 |
A. 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B. 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C. 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D. 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