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500年全球化大事记(部分)
1500年前后 | 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
17世纪初 | 英国、荷兰先后成立东印度公司从事世界性殖民与贸易活动 |
1807年 | 富尔敦发明汽船,随后完成横渡大西洋 |
1816年 | 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英镑逐步成为世界货币 |
1842年 |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开放五口通商 |
1866年 | 铺设美洲到欧洲的第一条海底电缆 |
1903年 |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
1914年 | 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一战爆发 |
1929年 | 美国经济危机爆发,迅速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
1939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1944年 |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 |
1995年 |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
2001年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全球化拟一观点,并对所拟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这种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国家模式并非一日建成……对于专制者来说,想要维持集权统治,必须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集权政体的“大厦”。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任何有现代意识的扩张主义者回顾诸如此类的成长和创造力时,可以想象到,宋代中国若自由发展下去,将可能主导航海世界,从而改写历史。这当然是想入非非了,但也再度提出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阻滞了艾尔文(Elvin,1973)所说的中国的“中古时期经济革命”继续发展?答案容易指向异族侵略者,指蒙古灭宋是阻挠宋人走向近代之路的罪魁祸首。但是我们随即可以知道,原因是不止一个的。
——摘编自费正清《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
材料三中世纪晚期,东方社会并未出现西方的那种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新的文化群体与思想观念缺乏适合于植根的社会土壤,思想启蒙可谓遥遥无期。虽说中世纪晚期的东方国家(注:指中国)也不乏革新主张,但都采取了纵向复古的价值取向。这样的取向虽然寓含着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不可能达到西方人文主义者的那种“复古求解放”的目标,因而始终不能对旧的文化传统实现近代社会所期盼的实质性自我超越。
——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基本制度”在西汉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中古时期经济革命”的表现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晚期的主要“革新主张”,分析不能实现“实质性超越”的原因。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的时代,这是理性的时代,这是困惑的时代,这是迷信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由此将坠入地狱,由此将升上天堂。”(狄更斯《双城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三角贸易
B. 工人运动
C. 工业革命
D. 经济危机
1678年,牛顿剑桥毕业,按照惯例需接受神职。但是,牛顿公开声明拒绝:“从事物的表象来论上帝,无疑是自然哲学份内的事。只有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终的原因,才对上帝有所认识。”由此看来,牛顿致力于科学研究旨在
A. 批判教会蒙昧主义
B. 理性启蒙,推动科学革命
C. 揭示自然的奥秘
D. 用自然科学证明上帝的存在
1936年美国总统大选时,罗斯福遭到大部分垄断资本家和大城市3/4的共和党与保守报纸的反对,却得到劳工强有力的支持。这反映出
A. 罗斯福的政策只有利于劳工阶层
B. 罗斯福政府失去对劳资关系的控制
C. 发展工会成为罗斯福政策的核心
D.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工利益
“二元联邦主义”是对美国自1789年至20世纪30年代联邦制发展模式的概括,特指联邦和州各自在宪法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权力,各负其责,互不干涉的政治模式。倡导这一模式的政治家们主张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划一道界线,“彼此保持独立并在自己管辖的领域中享有至高地位”。这一“政治模式”
A. 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B. 确立了联邦政府的绝对主导地位
C. 容易造成权力越界的混乱现象
D. 有利于中央和地方积极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