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美国通过了第14条宪法修正案,其中规定:“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为合众国而受其管辖的人,皆为合众国及其居住州的公民。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这一规定
A. 为南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B. 加强了美国州政府的权威
C. 加强了公民与联邦政府的联系
D. 消除了美国种族歧视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克利斯提尼把全阿提卡分为三十个区,其中十个区在雅典城及其周围,十个区在沿海,十个区在内地。每三个不同的区,即一个城郊区、一个沿海区、一个内地区合为一个地区部落。每个区有若干个自治村社组成,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由此可见,克利斯提尼改革
A. 分散了氏族贵族的力量
B. 摧毁了氏族制残余
C. 扩大了民主力量
D.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江涌在《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剧变》中指出,中国“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突出表现为“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 推行务实外交理念
B. 积极建构区域组织
C. 突出思想意识形态
D. 推行睦邻友好政策
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 )
A. 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 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 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 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据《南方人物周刊》记载:1935年,国民政府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强行增持官股至50%,把这两家金融机构收归“国营”。中国银行的前身为大清的户部银行,后来又是北洋政府的国家银行,自其创办之始,就写明“官商各占股份50%”,只是从清末到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大部分股权落在了银行和商股手里。据此可知,1935年金融机构的调整
A. 反映了清末以来中央集权遭破坏的现实
B.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C. 实属官僚资本大肆掠夺民间资本的范例
D. 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