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德性,真正的知识是对“是什么”的探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德性,真正的知识是对“是什么”的探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他在把德性看作知识时,取消了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因而也取消了激情和性格”。这表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思考

A. 否定了人的内在本性

B. 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

C. 开始树立人的主体地位

D. 为城邦民主制提供理论基础

 

B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是什么”的探讨体现了对知识和智慧,即理性的探求,苏格拉底对“知识”的思考并未否定人的内在本性,这表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思考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是智者学派的影响,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城邦的民主制度,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9年7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行。到2011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43.9亿美元。下图为《1997-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据此可知,外商直接投资

 

A. 与国际经济形势的关系不大

B. 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主要形式

C. 变化情况与我国经济发展同步

D. 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

 

查看答案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表著名的“五一口号”,其中第五条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方针

A. 明确了建立新中国的基本路径

B. 首次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C. 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指明了方向

D. 赋予政协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查看答案

从1941年起,国民政府规定田赋一律改征谷麦等实物,后又将征购改为征借,不付现金。到1945年6月,全国征收的谷麦折合法币约为1700亿元。评价上述举措,主要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 减轻农民的负担

B. 发展民族工商业

C. 稳定持久抗战大局

D. 遏制日寇经济掠夺

 

查看答案

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廷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对上述现象,正确的解读是

A. “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B. 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

C. 清廷固守传统意识形态

D. 社会生活习俗完全欧化

 

查看答案

康熙时期,江南地区乡绅阶层衣服冠履多用棉布,冬天着裘衣者百只二三。到乾隆年间,无锡士绅“以布为耻,绫缎绸纱,争新色新样”。这反映出当时的江南地区

A. 棉纺织业逐渐没落

B. 社会消费行为趋同

C. 社会风气由俭入奢

D. 商业资本日益活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