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大市,曰昃(太阳偏西)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材料说明先秦时期
A. 按时段分类交易
B. 已经出现了夜市
C. 交易场所已趋同定
D. 市场初显专业化
(题文)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
A. 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 辛亥革命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如表是1895~1897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可能对表中反映的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有
年份 | 当年创刊总数 | 其中中国人自办报刊 |
1895 | 7 | 3 |
1896 | 11 | 7 |
1897 | 49 | 45 |
①民族危机加剧刺激国人办报热情
②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手段
③外国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增长
④维新派的主张为广大民众接受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漆侠《宋代经济史》认为宋代商品流通有两种运动形式: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即农副产品向城市集中;一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地大量生产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符合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①闽粤出产的棉花参与当时的“求心”运动
②“俞大娘航船”参与当时的“辐射”运动
③两种运动形式均促进了汴京商业的繁荣
④商帮是宋代两种运动形式的主导力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这一国际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如果大家要记清楚的话,基本上就干三件事。一个是制定规则,第二是开放市场,第三个是解决纠纷。”以上材料中龙永图所说的“这一国际组织”是指
A. 亚太经合组织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关贸总协定
D. 世界银行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知畿(661~721年),唐代史学家。19岁举进士,后入史馆编修国史,不愿“与俗浮沉”,于景龙二年(708年)辞去史职,“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史通》20卷,今存49篇,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书中指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他提出“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认为《史记》《汉书》等史籍有“统体不一,名目相违”、“文辞繁富”之弊,提出增加都邑志、氏族志、方物志等革新主张。他认为,史之载文应“拨浮华,采贞实”,制度的演变、国家的治乱和民间的祸福之征兆等,都是重要的史书内容。他痛斥曲笔,强调直笔,认为史家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长,尤以史识为重要。但“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
——摘编自瞿林东《论刘知幾<史通>关于史学构成的思想》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知畿进步的史学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刘知畿史学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