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沈秩受命前往浡泥国(今文莱),浡泥王称:“地瘠民贫,愧无奇珍以献。”沈秩竟然回答:“皇帝富有四海,岂有所求?但欲王之称藩,一示无外尔。”永乐三年(1405年)冬,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1402年即位)遣使贡献土产,明成祖封其为国王并赐印诰。对这种朝贡贸易理解正确的是
A. 政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
B. 明清时期唯一的对外贸易方式
C. 加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D. 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
职业 | 自耕农 | 佃农 | 工场工人 | 商人、工场主 |
占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A. 明朝苏州商品经济占主导 B. 明朝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苏州已经是丝织业中心 D. 苏州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083年成都锦院建立,主要出产四种蜀锦:上贡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和广西锦。由此可以推断
A. 成都是宋代织锦业最发达的地区
B. 成都锦院属典型的官办手工业
C. 宋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空前加强
D. 宋代已出现新型生产关系萌芽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以此来判断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A. 促进欧洲开始社会转型
B. 资产阶级开展了殖民黑奴贸易
C. 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D. 导致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
B. 世界贸易中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
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 苏州等地丝织行业出现“计日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