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居正(1525——1582年)改革的内容之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居正(1525——1582年)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把田赋、原先按户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

——摘自岳麓版教材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明中后期朱载堉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有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伍袁萃作的《林居漫录》中记载“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昔人所丑,今人所趋也”。

——摘自岳麓版教材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条鞭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中后期社会风俗的变化,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1)特点:①合并税种(或赋役税合并为一条),计亩征银(或按田亩核算或地租货币化);②力役货币化;③突出官府在丁银征收和使用中的地位;④简化纳税环节; (2)变化:①由注重气节到拜金主义(或追求金钱财富的价值观); ②由重地位和礼数到重财产为标准的世俗观念; ③由鄙视商人的风俗到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原因:①一条鞭法的推行,白银的大量使用,加强了农民、农产品与市场的联系;②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③市民阶层的壮大;④出现反理学(反礼教);⑤人们价值观和生活观发生变化。 【解析】 (1)特点: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把田赋、原先按户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 “计亩征银”这些内容,可概括出“合并税种(或赋役税合并为一条)”、“计亩征银(或按田亩核算或地租货币化)”;依据“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可概括出“力役货币化”;依据“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可概括出“突出官府在丁银征收和使用中的地位”、“简化纳税环节”。 (2)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历史知识准确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再依据“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可以看出当时的变化这一是由注重气节到拜金主义(或追求金钱财富的价值观);依据“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可概括出由鄙视商人的风俗到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依据“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昔人所丑,今人所趋也”由重地位和礼数到重财产为标准的世俗观念。原因:根据以上的回答,可以看到一条鞭法的推行,白银的大量使用,是这一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等角度进行归纳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  唐前期主要实行府兵制。府兵从21岁服役,60岁免役,服役期间免除其个人的租庸调。府兵不脱离自己的乡土和农业生产,实行所谓兵农合一制。战时,中央从各地调集军队,高级将领临时委派,战争结束后,“兵散于府,将归于朝”。由于府兵必须自备兵甲衣粮,服兵役是一项沉重的负担。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作为府兵制基础的均田制日趋破坏,府兵纷纷逃亡。从高宗、武后起,由于同边境各民族的频繁战争,府兵得不到轮换,加上勋赏不行,府兵地位下降。府兵经常被长官当作奴仆使用,从事各种杂役,百性耻作‘侍官”。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府兵制名存实亡。723年,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一切费用均由国家负担,军事开支剧增。边疆节度使逐渐获得了独立征兵的权力。

——摘编自俞鹿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实行募兵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玄宗实行募兵制的影响。

 

查看答案

德国纽伦堡市的慈善救济观念在16世纪发生了—些变化,比如认为:政府应该介入社会救济机构的管理,个人慈善捐助是人世间的善行,与是否拯救自身灵魂无关等。出现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

A.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推动社会福利改革

B. 宗教改革带来的世俗化影响

C. 德意志的统一加强了政府职能

D. 地理大发理开拓了人们的眼界

 

查看答案

1534年,为应对新教的挑战,欧洲天主教会成立了耶稣会组织,该会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扩大天主教的影响。耶稣会维护教皇和经院哲学的传统权威,却反对追逐世俗权力,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的素养,特别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耶稣会的这些做法

A. 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    B. 着力于天主教世俗化

C.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D. 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查看答案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 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 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