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夏、商、周三代更替的事实,使周人不得不怀疑“天命”的永恒,对此,《尚书》记载:“...

夏、商、周三代更替的事实,使周人不得不怀疑“天命”的永恒,对此,《尚书》记载:“天命糜常”、“惟德是辅”。这说明

A. 孔子继承了夏商周的主流文化思想    B. 《尚书》是研究此历史的唯一证据

C. 西周确立的宗法分封制具有优越性    D. 周人认为天命、道德是治乱的关键

 

D 【解析】“天命糜常”、“惟德是辅”说明西周时期还是相信天命,道德治理属于辅助,D正确;孔子主张“仁”和“礼”,不是对于夏商周主流思想的继承,A错误;B中唯一证据说法错误,《尚书》属于二手史料并不是唯一证据;材料论述的是治理国家思想,不是制度,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殷商晚期,商王的配偶逐渐有了妻妾之分。在此基础上,西周将其进一步严格化,并将其由天子、诸侯推广到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阶层。这一变化

A. 强化了天子权力

B. 有利于加强政权稳定性

C. 降低了女性地位

D. 标志着贵族政治的形成

 

查看答案

“上古三代时期,商朝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

A. 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

B. 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人德行

C. 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

 

查看答案

西周时期,“君权宗法化”是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体现之一。下列选项可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B.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D.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万历元年(1573年),张居正提出和推行考成法。规定各级部门都要“置立文簿,每月终注销”。每事定出完成期限,逐月逐季逐年检查,作为考核官员优劣的标准。并建立了层层监督网络,若各该抚按官奏行事理有稽迟延搁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蔽者,科臣举之六科缴本具奏,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数年之后,科道官说:“自考成之法一立,数十年废弛丛积之政渐次修举。”而关于考成法的实际推行,张居正自己曾说:“近来因行考成之法,有司惯于降罚,遂不分缓急,一概严刑并追。”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考成法”对官吏进行考查的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成法”实施的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居正(1525——1582年)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把田赋、原先按户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

——摘自岳麓版教材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明中后期朱载堉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有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伍袁萃作的《林居漫录》中记载“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昔人所丑,今人所趋也”。

——摘自岳麓版教材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条鞭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中后期社会风俗的变化,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