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宋代增加...

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宋代增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后即可入仕,每次录取五百人以上,甚至达千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科举制度更加客观公正

B. 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

C. 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

D. 皇帝开始掌握选官权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增加,权贵依靠特权入仕的人数减少,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宋代科举制选拔标准和方式的变化,不能体现出更加客观公正,排除A。 材料没有反映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而是强调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排除C。隋朝科举制创立,皇帝已经开始掌握选官主动权,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后改为中书省),魏曹丕始设,掌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这种演变表明

A. 隋唐君主权力不断加强    B. 国家行政机构日益庞大

C. 皇权专制下的权力转移    D. 中央官吏权力过度集中

 

查看答案

《唐律疏议》规定:“来自同一国家的外国人在中国发生法律纠纷时,依该国法律;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中国发生法律纠纷时,则依据唐律处理。这表明《唐律疏议》

A. 阻碍中西文化交流

B. 坚持传统夷夏观念

C. 维护了国家司法主权

D. 奠定了封建国家立法原则

 

查看答案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载:“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做法旨在

A. 削弱门下省审议权    B. 减少决策失误

C. 完善中央监察制度    D. 集权于中书省

 

查看答案

汉代初年,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家资满10万(文帝时减为4万)可任郎官。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时即可由郎官中选用。这表明汉初

A. 因长期战乱官员严重匮乏

B. 依政治需要选官形式多样

C. 世卿世禄体制尚未被打破

D. 商人入仕优化了官僚体制

 

查看答案

对于郡县的划分,《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县大率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由此可知汉代

 

 

A. 郡县制最终取代分封制

B. 南方郡县多地旷人稀

C. 南方郡县比北方数目多

D. 北方郡县经济实力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