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地方机构的设置几经变化。最初因袭元旧制,设立行中书省或中书分省,后形成以三司...

明朝地方机构的设置几经变化。最初因袭元旧制,设立行中书省或中书分省,后形成以三司分治省政的基本体制;宣德年间,设置巡抚主持地方政务(巡抚总领一省军民大政、三司悉听节制);正德年间,为应对农民起义、倭寇入侵等问题,又加派兵部尚书督察院御史身份的“总督”管理数省。由此可见,明朝

A. 意在健全各级基层机构巩固统治    B. 地方过度分权导致机构运转不灵

C. 临时性措施复杂多变,漏洞百出    D. 地方管理政策具有中央集权色彩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设“三司”分治省政取代元朝的行省制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巡抚”有主持地方政务的职责,目的在于节制 “三司”加强中央集权; “总督”是管理数省,体现加强中央集权;故可知明朝地方管理政策的变化具有中央集权色彩,D项正确。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健全各级基层机构,排除A。“三司”分权会导致机构运转不灵,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B。不是“临时性措施复杂多变”,而是根据地方行政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目的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所以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朝行省对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说明元代

A. 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 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

C. 外重内轻局面得到改变    D. 注重君主权力的加强

 

查看答案

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中。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在政事堂召开的宰相联席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据此可知

A. 宋代最高行政机关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B. 宋代的专制皇权受到严格的制约

C. 政事堂为宋代前期全国最高的决策机构

D. 政事堂的设置成为宋代冗官现象的根源

 

查看答案

宋孝宗是个围棋爱好者,为此内廷中供养着一名叫作赵鄂的围棋国手。赵鄂自恃得宠,向皇帝跑官要官,孝宗说:“降旨不妨,恐外廷不肯放行。”由此反映出

A. 宋代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 朝政混乱,大权旁落

C. 赵鄂自恃得宠失去信任

D. 外廷权力急剧膨胀

 

查看答案

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

A. 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

B. 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

C. 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

D.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查看答案

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

A. 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

B. 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

D. 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