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东汉顺帝之前乡举里选,被推荐的多为“年少能报恩者”;汉顺帝时规定,被举荐者来到中...

东汉顺帝之前乡举里选,被推荐的多为“年少能报恩者”;汉顺帝时规定,被举荐者来到中央后,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两轮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要被“黜落”。这一规定

A. 确立了分科考试的录取方式    B. 否定了重视德行的选拔标准

C. 根除了察举制官士勾结弊端    D. 打击了豪强把持官场的特权

 

D 【解析】确立了分科考试的录取方式是隋文帝时期,A错误;材料是对察举选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没有否定重视德行的选材标准,排除B;材料的做法只能逐渐减少这种勾结的弊端,但不能根除,C错误;被推荐的多为“年少能报恩者”,这就导致了对被荐者与荐者之间容易勾结的弊端,通过考试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打击了地方把持官场的势力,故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乾隆时期,军机处扩大到“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所属,西南至伊犁、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迄至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由此可见,乾隆时期的军机处

A. 成为全国政事中枢

B. 囊括内阁六部机构

C.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D. 各项制度趋于健全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其揭示出的核心问题是

A. 宰相制度逐渐衰落

B. 封建官僚机构的日益完善

C.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D. 政府监察职能得以完善

 

查看答案

(题文)据考证,战国之前的传世作品中均无“黄帝”的史料,之后始现“黄帝”之说,如传世的《吕氏春秋》、《史记》等记载的历史皆从黄帝开始。到了秦汉时期,黄帝已成为大家认可的祖先。这说明

A. 百家争鸣的兴起奠定了黄帝至尊的地位

B. 宗法制对这一共识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C. 华夏民族皆源自于黄帝的嫡亲血缘关系

D. 国家统一有助于血缘系统一体化的形成

 

查看答案

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这一变化说明

A. 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

B. 分封割据逐渐走向统一

C. 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D. 齐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

 

查看答案

明清总督是兼管两省或三省事务的高级地方官,“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其意图是

A. 扩大地方的权力    B. 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C. 整饬地方的吏治    D. 协调地方和中央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