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拒绝前去救援受敌攻击的福建水师;甲午战争期间,北洋水师抗击日本海军时,南洋水师保持中立,材料说明此时期
A. 部分洋务官员视水师为个人私产 B. 清政府己经丧失军事指挥的权力
C. 地方自强势力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D. 新兴汉族地方割据集团逐步形成
恩格斯1894年11月深刻地指出:“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了古老的帝国以致命的打击。”然而,这场战争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对“分水岭”一词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这场战争
A. 加快了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
B. 活生生中断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 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D. 彻底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 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C. 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D.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今天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外交行为,可当时的人们却感到愤愤不平。这种“不平”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
B. 对国际外交原则缺少理解
C. 传统的天朝上国思想
D. 不断增强的爱国主义意识
汉代天子下诏举贤,名目极多,例如:“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文学高第者”、“孝悌、有行义闻于乡里者”等等。汉代天子下诏举贤( )
A. 运用了名目众多的选举方法 B. 推动选贤举能的制度产生
C. 利于士人依据标准自由报名 D. 形成了有规模的选官制度
周朝封建卫、鲁时,命二国“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封建晋国时,命晋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据查,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这说明周初
A. 被分封地都沿用商夏的旧制
B. 分封制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
C. 放松了对分封地的管控力度
D. 对分封地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