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代134位宰相,123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

宋代134位宰相,123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永、张载、沈括等等。这反映了宋代

A. 重文轻武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B. 举制实现了社会阶层平等

C. 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D. 人才选拔做到了公平和公正

 

C 【解析】据材料“134位宰相,123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科举制出身的宰相文化素质高,说明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故C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重文轻武导致冗官现象严重,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社会阶层平等,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当时人才选拔做到了公平和公正,故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A.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

B. 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

C. 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

D. 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读《元史》时发现一位理财“专家”阿合马,他曾任职于中书省,他想知道这位中书省官员的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户部

 

查看答案

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佚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

A. 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B. 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

C. 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D. 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尚书本是宫中保管、传递文书的小吏。汉武帝任用尚书处理天下章奏,遂涉及国家政治中枢,朝廷重臣也可以“领尚书事”为名掌实权。据此判断,汉武帝时的尚书应属于

A. 内朝官

B. 外戚集团

C. 外朝官

D. 宦官集团

 

查看答案

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反映的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

A. 分工明确,彼此牵制

B.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 垂直管理,互相监督

D. 国家政务与宫廷事务混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