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公元429年,狄奥多西二世任命了一个由七名官员和一名法学家组成的八人委员会,不仅...

公元429年,狄奥多西二世任命了一个由七名官员和一名法学家组成的八人委员会,不仅对君士坦丁皇帝以来的敕令进行汇编,而且把法学家的著作也包括在内,后来没有成功。到公元435年又成立了一个新的委员会,仅对敕令进行汇编,结果于公元438年编成,内容包括自君士坦丁皇帝以来的敕令3000多种。出现该现象的历史根源在于

A. 罗马帝国的迅速扩张

B. 罗马皇帝重视法律的编纂

C. 公民法范围过于狭窄

D. 《十二铜表法》的弊端暴露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罗马帝国时代的皇帝重视编纂法典。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完善罗马法来维系地域广袤的帝国统治。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的扩张使公民法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编纂出实用性更强的法律,于是出现了万民法,故A项正确;B项是材料现象的重复,不是根源,排除;C项是原因之一并非根源,排除;D项与材料没有因果关系,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8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发表《告全国学生书》,指出:“国防之内涵,并不限于狭义之军事教育,各级学校之课程不为必须培养之基本知识,即为所由造就之专门技能,均各有其充实国力之意义。纵在战时,其可伸缩者亦至有限,断不能任意废弃,致使国力根本动摇,将来国家有无人可用之危险。”材料表明国民政府战时教育的基本方针是

A. 为中华民族持久抗战储备人才

B. 与国民政府的抗战路线相呼应

C. 强化国民政府在大学的党化教育

D. 战时抗敌教育与战后建国教育相统筹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有效解决这一困难,帝国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查看答案

1933年《申报》上登载了这样一段时事评论:“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材料说明当时中国

①受到计划经济思潮的影响

②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③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④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漫画,漫画上有两个人物:希特勒和斯大林。希特勒拥抱的同时,在斯大林的背上狠狠的插上了一刀!图中的文字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

材料二  “彩虹是有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1)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二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2015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华诞,某校高中学生开展了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小组一、围绕“艰苦探索”提出问题:

(1)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备了哪些条件?

(2)1922年在中共“二大”上,把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做出这一修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由此开辟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

小组二、围绕“光辉历程”展开调查: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之一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4)结合下列四幅插图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做的主要贡献?

小组三、围绕“伟大复兴”进行论证: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还在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祖国的统一,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5)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