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款》规定:“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美)人帮办大税务、母庸英(美)官指荐干预”,并“各口划一办理”。据此,1859年海关英籍税务监督李泰国被派为总税务司。负责募用外国人在各口岸任税务司。这表明
A. 洋务运动正式展开
B. 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
C. 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D. 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
“自1063年起,开封取消宵禁,晚上居民可在城中自由走动,商场和娱乐场彻夜开业……店铺、工场设于全城,坊里已去掉原先的围墙……乡村的‘草市’被允许存在。”法国学者谢和耐的这段记述表明
A. 城市的经济功能受到削弱
B. 小农经济丧失了主导地位
C. 商业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
D.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题文)观察下面地图,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和地理常识,分析下列各项表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汉武帝在②接受通判的密报
B. 唐朝时在①市坊制度已打破
C. 清朝雍正帝在③设立军机处
D. ④在《南京条约》中被开放
公元429年,狄奥多西二世任命了一个由七名官员和一名法学家组成的八人委员会,不仅对君士坦丁皇帝以来的敕令进行汇编,而且把法学家的著作也包括在内,后来没有成功。到公元435年又成立了一个新的委员会,仅对敕令进行汇编,结果于公元438年编成,内容包括自君士坦丁皇帝以来的敕令3000多种。出现该现象的历史根源在于
A. 罗马帝国的迅速扩张
B. 罗马皇帝重视法律的编纂
C. 公民法范围过于狭窄
D. 《十二铜表法》的弊端暴露
1938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发表《告全国学生书》,指出:“国防之内涵,并不限于狭义之军事教育,各级学校之课程不为必须培养之基本知识,即为所由造就之专门技能,均各有其充实国力之意义。纵在战时,其可伸缩者亦至有限,断不能任意废弃,致使国力根本动摇,将来国家有无人可用之危险。”材料表明国民政府战时教育的基本方针是
A. 为中华民族持久抗战储备人才
B. 与国民政府的抗战路线相呼应
C. 强化国民政府在大学的党化教育
D. 战时抗敌教育与战后建国教育相统筹
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有效解决这一困难,帝国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