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能再像战国时期那样自由地兜售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不可能以投奔他国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天子垄断了知识和人才的市场,士人们要么放弃功名欲望,要么在一定程度上放弃或压抑自我的人格尊严,在这两难面前,选择后者的是多数。”促使这一局面形成的直接因素是
A. 民间私人讲学兴起
B. 世卿世禄制的废除
C. 儒学获得独尊地位
D. 汉代察举制的推行
下表所列言论出自《孙子兵法》中的不同篇目。
对上述言论相同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实用至上
B. 人文关怀
C. 知己知彼
D. 中庸守正
孟子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下列各项与孟子的这一观点相一致的是
A. 上因天时,下尽地财
B.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C.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D. 俭节则昌,淫供则亡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利玛窦(1552——1610),字西泰,号大西域山人,意大利传教士。1582年,利玛窦来华,初到澳门,后到南昌、南京、北京等地。1596年冬,范礼安神莆任命利玛窦为耶稣会中国传教团监督,赋予处理中国事务的全权,并要他尽一切努力在北京开辟居留点,以争取中国皇帝的支持。1601年1月,利玛窦到达北京。最初住在宫门附近,后又住钦天监,随时候命进宫修理进贡的自鸣钟及洋琴。
他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能用中文撰写文章和著作。他头戴方巾,身穿儒服,自称道人,行秀才礼,每到一地,都赠送或展览陈列当时中国没有或者比中国质量更好的西洋物品,以打动官吏及皇帝的心。当时中国一些知识分子渴望学到先进的科技,遂成了利玛窦的好友、学生或信徒。利玛窦在中国居住了二十八年,他的十六种译著涵盖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众多领域。其著作流传最广、史料价值最大的是《中国札记》,这是一部研究中国明代历史和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他也是最早把中国茶叶和漆器介绍到欧洲的人,还把“四书”介绍到欧洲。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利玛窦来华传教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利玛窦为传教而采取的主要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其在华活动。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近期,一位德国参谋军官在和我私下里聊天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正是德国的刺刀让日本征服中国变得可能,就像1935年和1936年,也是德国的刺刀让意大利征服阿比西尼亚变得可能那样。他这样说的意思并不是暗示德国批准日本或意大利的行动,而是表达了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的重新武装改变了欧洲的力量平衡,这使得英国无法在亚洲反对日本的行动。
——摘自美国驻德国武官史密斯的《备忘录》(1938年1月)
材料二 美国对日宣战后,德、意对美宣战,此时只有美国同时面对德日两个方向的敌人。美国国内民意主张对日复仇,军方高层也有将领主张先打日本,而美国仍然坚持了“先欧后亚”。从放弃“橙色”计划、制定“彩虹”系列计划开始,美国就不再抱着过去不结盟的思想不放了,而是充分考虑到英法是否可能成为盟友的问题,并借助盟友力量共同对付法西斯同盟。特别是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签订军事同盟条约之后,法西斯同盟在全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意味已经十分明显。当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成为抵挡和攻打德国军队的中流砥柱。在盟友问题上,《联合国家宣言》有26个国家签字,中国则是“被遗忘的盟友”;在政策指导上,只是“保持中国在战争之中”,让中国发挥牵制日本的作用。在《租借法案》的援助物资分配中,与英国、苏联相比,中国也是获得援助数量最少的,而且经常不能及时到位。
——摘编自任珊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先欧后亚”战略评析》
(1)根据材料一、二,简析美国坚持“先欧后亚”战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贯彻“先欧后亚”战略的历史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苏维埃国家银行成立之前,中央苏区流通的货币有江西工农银行的铜圆券、闽西工农银行的银圆券,还有光洋和国民党的纸币,甚至有清朝时期的铜板。人们购买物品,抓一把各式各样的票子出来,有时逵账也算不清。不仅老百姓头疼,商家也是不胜其烦。而军阀和土豪劣绅发行的杂币也同时在苏区流通。这无疑给国民党提供了破坏苏区金融市场的机会。由于国民党长期对中央苏区进行军事“国剿”和经济封锁,苏区的物资条件极为艰苦,国家银行在发行货币时缺少印制钞票的纸张、油墨等印刷材料。1932年5月,红军攻克福建漳州后,银行工作人员才辗转从厦门采购到彩色油墨等印刷材科。
为了统一货币,国家银行及临时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又制定了一系列金融财政上的法规法令、政策章程,确立了当时红色政权统一币制的基本内容,为这一币制的实行提供了法律保证。……毛泽民受命筹建国家银行,并筹划印刷、发行国家货币。他认识到,国家银行必须承担“驱逐劣币,回收杂币,禁用外币”的重任。这样,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就必须走出去发动群众,建立兑换和回收网点,使已连成一体的中央苏区内的广大民众听从政府的号令,团结在国家银行周围,自觉维护新生的苏维埃国家金融政策法规。强大的宣传、切实可行的兑换措施、畅通的发行渠道,使得苏维埃纸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摘编自张孝忠《中央苏区的红色金融》
(1)根据材料,概括中央苏区统一币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央苏区统一币制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