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美国最高法院曾数次裁定新政的相关法令“违宪”而造成新政的推行阻力重重,罗斯福总统在1937年3月关于司法机构重组的“炉边谈话”中指出,最高法院在当时不是以一个“立法机构”而是以一个“决策机构”的形象出现的。罗斯福意在
A. 塑造美国总统的亲民形象
B. 批评法院干涉影响政府效能
C. 改变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 充分肯定立法机构尽职履责
法国大革命之初,英国时任首相小皮特公开宣称:法国人“将享受到的那种自由正是我所崇敬的”。后来,小皮特政府以“无政府主义的危险威胁着英国”为由,操纵议会于1794、1798年两度终止实施《人身保护法》。小皮特政府的政策转向
A. 由法国革命的进程所决定
B. 旨在顺应工业革命潮流
C. 反映出英国政治趋于保守
D. 说明议会监督职能弱化
“陶片放逐法”首次使用是在公元前487年。雅典人非常后悔在公元前417年放逐了煽动家希帕布罗斯,使这位无名鼠辈遭受和最杰出人士相同的命运,违背了“陶片放逐法”的立法初衷,此后雅典再未动用过此法。这里的“立法初衷”是
A. 反对社会精英治国
B. 倡导公民自由平等
C. 确立主权在民原则
D. 防止僭主制度复辟
从1973年起,中国陆续加入或重返一些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举重联合会、国际赛艇联合会等,中国体育重新在世界体坛崭露头角。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表明
A. 邓小平全面整顿成效显著
B. 国民素质大幅度提升
C. 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结束
D. 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
某历史小组开展以“月份牌”画为内容的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下列三幅作品。下列口号与这三幅作品所描绘的内容密切相关的是
A. “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
B.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D. “备战、备荒、为人民”
陈独秀曾说:“前半期,即五四以前的运动,专在知识分子方面;后半期,乃转向工农劳苦人民方面。盖以大战后,世界革命大势及国内状况所昭示,使予不得不有此转变也。”材料中的“国内状况”主要表现为
A.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立
C.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军阀派系交替控制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