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台谏官“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言及廊庙,则宰相待罪”。苏轼感叹说:“历观秦汉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北宋太祖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者”。材料体现了北宋
A. 统治者有更多自律反省意识
B. 谏诤官与君主矛盾尖锐
C. 理学主张影响施政观念
D. 台谏制度充分发挥监察效能
西汉列侯分为功臣侯、王子侯和外戚侯。据记载,高祖时期分封了147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很少;汉武帝时期共分封了75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却多达178人;武帝以后,共分封了功臣侯25人,王子侯201人。这反映了
A. 皇权得到加强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军事战争基本结束
D. 分封制度得到加强
下面是史籍对秦汉历史的记载。由此可见,秦汉时
记载 | 出处 |
“至秦任文法而责吏,始有为小吏而入仕,计功次而进官者矣” | 《古今图书集成·选举典》 |
“吏治满岁,宰府州郡乃得辟举” | 《后汉书·左周黄列传》 |
A. 官吏来源十分有限
B. 官僚制度中存在官和吏的区别
C. 地方制度基本相似
D. 贵族政治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1975年湖北云梦发现《睡虎地秦墓竹简》,内有秦律187条,其中一条规定“有贼杀伤人冲术,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当赀二甲”。此条文主要体现的历史信息是
A. 秦律规定见义勇为是义务
B. 秦律法严苛
C. 秦律规定有违社会道德
D. 秦律鼓励百姓和睦相处
钱穆先生曾对西周分封制这样解释:“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商后代微子的封国)。”其主要含义是
A. 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
B. 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C. 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
D. 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
自殷周以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
A. 主体呈平民化趋势
B. 政治功能趋向增强
C. 社会功能逐渐减弱
D. 始终坚持儒学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