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 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 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 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
D. 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
A. 实行节度使制度
B. 创立三省六部制
C. 任命文官做知州
D. 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
唐代中后期,御史台的御史在言事监察之前,一定要向御史台的长官汇报将纠弹什么事情。宋代取消了这一规定,每个台官言事不必对长官汇报,台官与谏官之间、台谏与台谏之间在言事上也互不通告。这-变化
A. 使监察官员敢于监察一切事务 B. 增强了监察官员工作的独立性
C. 使监察机构摆脱了外在的制约 D. 有利于扩大御史台的监察范围
汉武帝时,任用品级低下的少府尚书处理奏章,参与内朝事务。魏晋时期尚书职权不断扩大,尚书令日益尊贵,又新设立中书省、门下省。隋唐时期,尚书省成为重要的行政机关。这一变化体现出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 尚书省长官拥有部分决策权
C. 相权被君权侵夺与复位
D. 尚书从位卑权重到位高权轻
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晋升之梯。这说明秦汉新爵制
A. 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
B. 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
C. 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D. 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
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A. 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
B. 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
C. 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
D. 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