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汜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此书记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
A. 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
B. 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C. 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
D. 生产资料投入很多
战国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并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的土地分配形式。这一制度的推行
A.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 强化了君主集权统治
C. 巩固了土地国有制度
D.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
A. 工艺分工日益精细
B. 产品种类非常丰富
C. 地域特色较为明显
D. 生产管理特别严格
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但是1923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明
A. 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
B. 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
C. 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
D. 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维新思潮勃然而兴。1895年,严复连续发表了《论世变之巫》《辟韩》诸文,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其运用的思想利器正是卢梭的《民约论》。正因为严复的文章率先使用了《民约论》新式的思想武器,故既令维新志士为之倾倒,又令守旧者惊恐不已,怒目相向。不过,其时严复虽然肯定和宣传了《民约论》,但并没有接收卢梭革命的观点。他主张在开民智、新民德、厚民力的同时,先开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并以此为过渡,最终“悉听其自由”,臻至民主共和。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蛰居译书多年的严复,在政治上又活跃起来。是年,他先后在上海青年会和安徽高等学堂发表演讲,明显贬抑卢梭的《民约论》。但需要指出的是,严复“主权在民”的思想未变,对人的自由权利仍一往情深。
——摘编自郑师渠《严复与卢梭的(民约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对卢梭《民约论》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73年7月,46个非洲和太平洋国家提出集团对集团的谈判原则,派出统一代表与欧洲共同体进行谈判,经过18个月的谈判,欧洲共同体被迫不断作出让步。1975年2月,欧洲经济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多哥首都洛美签订贸易与经济协定。主要内容为:非、加、太46个国家的工业产品和绝大部分农产品可以免税和不限量进入欧洲共同体市场,而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不要求互惠,只享受最惠国待遇。制订“稳定出口收入制度”,当46国34种初级产品因出口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时,由欧洲共同体给予补偿。欧洲共同体5年内向46国提供35亿欧洲计算单位(合46.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多哥总统称,协定的签字是“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史上空前的事件”,欧洲共同体执委会主席认为该协定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经济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强调欧洲共同体愿意同发展中国家建立以经济相互依存为基础的长期关系。
——摘编自李植梅、高明振《当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美协定签订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洛美协定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