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

19695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 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 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 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 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C 【解析】 题干中所描述的我国对待外债问题态度和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思想观念的变化过程,这一转折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从不借外债到要借外债,这也体现了从相对封闭走向主动开放,所以C项最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 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B. 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C“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C. 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查看答案

19385月,蒋介石在总结抗战形势时说我欲打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这段话当指

A. 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抗战

B. 淞沪会战分散日军兵力,粉碎其速亡中国的企图

C. 武汉、广州失守后,抗日战争将进入相持阶段

D. 百团大战在华北地区沉重打击了日军

 

查看答案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指的是( )

A. 报纸 B. 广播

C. 电影 D. 电视

 

查看答案

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咸丰八年(1858)的《天津条约》和咸丰十年(1860)的《北京条约》……条款虽很多,但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乎从此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更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也可以为福,关键看我们振作与否。奕䜣与文祥绝不转头回看,留恋那一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他意在强调条约的签订

A. 导致外国势力发展到北京

B. 开启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C.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D. 激起了清政府的自强运动

 

查看答案

下表为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例

中国

3.6亿

人均0.75便士

1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

 

 

A. 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 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C. 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D. 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洪都拉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