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

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

A. 城市化进程推动

B. 工业化水平提高

C. 国际市场的扩大

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A 【解析】 根据“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结合所学,19世纪后半期,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洋务经济、民族工业兴起,促进了中国城市化进程,A正确;“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表明工业化只是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一部分原因,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际市场的扩大,排除C;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直接进口各国棉布价值百分比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用来佐证

 

A. 一战之前中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 一战期间日本扩大在华经济侵略

C. 一战期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D. 一战以后英国在华贸易持续下降

 

查看答案

福州船政局从创办之初到1905年先后三批招用洋员,有名可代者达81人。这些人员包括监督、帮办、总监工、工程师、匠首、工人、教师、职员、医生、翻译等。其中教师竟达30名左右,约占雇聘洋员的40%。这表明

A. 福州船政局注重人才的培养

B. 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趋势

C. 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D. 洋务企业被外国人控制

 

查看答案

1922年,吴蕴初在上海创办天厨味精厂。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爱国名声,天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

B. 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C. 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弱

D. 实业家有较强民族救亡意识

 

查看答案

1935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1937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21家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

A. 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    B. 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近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出口货物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变化状况(出口总值=100)。这一变化

 

A. 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B. 体现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C. 表明列强逐步减少对中国原料的需求

D. 表明中国外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