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是一个社会的“口头禅”,往往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发生巨大的政治经济体制变化,汉语从文风到词汇也经历一次大换血。下列哪一选项的流行语体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代特征
A.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放卫星、合作社、大锅饭、大跃进
B. 市场体制、知识经济、因特网、绿色食品
C. “个体户”、“万元户”、“一国两制”“中国特色”
D. “申奥”、“入世”、“和谐社会”、“就业”、“拆迁”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
1979年,海城市西柳镇一位农民做裤子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然而,撵了集中的却撵不了分散的,裤子交易仍在进行。到1984年,西柳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 改革开放初期仍存在一定的阻力
B. “有形的手”打不过“无形的手”
C. 实行改革是搞活经济的必由之路
D. 农民偷逃税款是被追堵的主要因素
阅读下列《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其解读正确的是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 1957年 | 43.3% | 31.2% | 25.5%. |
1960年 | 21.8%. | 26.1% | 52.1% | |
增长率 | -22.8% | 47% | 223% |
A. 已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 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
D. 国民经济建设比例严重失调
以下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史实的是
①美国商品排挤国货
②官僚资本挤压民族工业
③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
④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938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由此可见“宜昌大撤退”的意义在于
A.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B.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C. 增强了国民党“围剿”红军的力量
D. 阻滞了日本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