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史》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

《宋史》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宋朝政治机构改革

A. 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 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专制

C. 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D.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理解。“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是明太祖朱元璋采取的措施,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可知,该朝代为宋代,宋代设置了政事堂、枢密院、三司等机构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财政权等权力,以此来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是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没有反映削弱地方权力,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

A. 在边疆设立节度使    B. 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

C. 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 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查看答案

唐代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是明经、进士、明法等,应考者有两个来源,一为生徒,即由各级各类学校保送者;二为乡贡,即经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制举是为了搜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所设科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录取者优予官职或提升。这说明唐代科举制

A. 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B.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

C. 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差异    D. 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

 

查看答案

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合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

C. 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D. 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查看答案

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写道:“西汉经商为富的人,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也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材料主要反映出

A. 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西汉文化教育的普及

D. 汉武帝后儒学地位提高

 

查看答案

翟同祖先生认为,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汉代中央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这种变迁主要表现在

A. 权力中心由外朝转向内朝    B. 统治思想由法家学说变为儒学

C. 中枢机构从独相变为多相    D. 行政区划变为州郡县三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