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这表明明朝内阁制:
A. 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
B. 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
C. 缓和了国家的阶级对立
D. 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
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元史》中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的独特之处是
A. 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B. 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
C. 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
D. 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
浦江县(今属浙江金华市)有“义门郑氏”,家族累世同居,用儒家伦理管理家族,《宋史》、(元史》中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立传,多次受朝廷表彰,成为社会楷模。元末农民起义军进入浦江县,也都互相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材料表明
A.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 B. 政府鼓励大家族的发展
C. 各派势力都力图拉拢地方豪强 D. “义门”的兴起缘于理学推动
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A. 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 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 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 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向南方
北宋中前期,皖北地区人口维持在五十万户左右,沿汴河两岸兴起了六孜、庸桥、灵壁等商业大镇。金代时,汴河逐渐湮废,皖北地区的经济逐渐衰落,人口和北宋相比下降了近64%。元朝时撤并了归德府所辖的临涣、符离等八个人口不满千户的县。这说明
A. 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
B. 交通是影响皖北商业的最主要因素
C. 民族政权轻视农业发展
D. 皖北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降
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到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
B. 城市人口的缩减
C. 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D. 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