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旋置春、夏、秋、冬四辅官,这些四辅官都是...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旋置春、夏、秋、冬四辅官,这些四辅官都是征自民间的老儒,没有政治背景和经验。任职者于一月内分旬轮流值班,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朱元璋这一举措

A. 未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B. 为内阁制度奠定了基础

C. 解决了宰相制度的弊端

D. 改变了中枢权力机构

 

D 【解析】中书省是元朝的核心机构,它被废除并改由没有政治背景和经验的民间老儒来担任辅官,体现出明朝中枢机构的变革,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出的就是皇权的加强;B选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看出与内阁的关系;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宰相制度废除的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书》记载:唐代830多名进土中,士族子弟约588人,小姓约109人,寒素家庭子弟约132人,对这一结构的出现解读合理的是唐代

A. 科举制是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的

B. 士族子弟有优厚的家庭文化素养

C. 科举制是对九品中正制的継承

D. 科举制缩小了人才选拔范围

 

查看答案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这种官制的设置导致

A. 宗法制度强化

B. 宰相总揽庶政

C. 君主专制加强

D. 外戚宦官专权

 

查看答案

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植焉,三也。由此可知,西周封建之道

A. 传承了商朝的统治体系

B. 集中在黄河中下流地区

C. 形成三类不同等级地位的诸侯国

D. 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力

 

查看答案

    材料  历史示意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

根据示意图,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查看答案

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等领域的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材料二  明清时期,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清代李象琨《棣怀堂随笔》中说:“吾郡之士半商人。”明代士商还在总结行商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一系列对于经商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其中就有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如澹漪子编的《士商要览》和程春宇编的《士商类要》等.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群体的主要途径。这类“绅商’群体,逐渐取代传统的绅士阶层,成为中国社会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

——摘编自傅志明《儒商的内涵与外延辨析>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士商相混”现象的表现。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出现所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