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社委员会,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实行普遍的直接选举,公社的一切管理人员直接向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的监督,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经验。这里的“经验”是指
A. 为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借鉴
B. 为民主共和制度开辟了道路
C. 为直接民主制积累了经验
D. 丰富了三权分立理论的内涵
有关平型关战斗的史料非常匮乏,中国学者对其有诸多争议。许多学者指出八路军直接与日军战斗部队作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另有学者根据八路军的严重伤亡情况,推测日军为战斗部队应占较大比例,认为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还有学者引用日方资料得出参战日军部队主要是非战斗部队,“平型关大捷”完全是演绎出来的。这说明
A.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得出历史真实
B. 历史考证深刻影响着对历史事件的评价
C. 历史逻辑推理不能直接用于描述具体的史实
D. 国外史料的中立性提升了历史叙述的准确度
1931年,中共中央在干部任用上提出“坚决提拔新的工人干部来参加指导机关工作”,派遣大批工人干部担任红军的指挥员与政治委员。同时要求各地“洗刷党内富农、小地主”的成分。中共中央的上述做法
A. 确保了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B. 表明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C. 带有一定的“左”倾色彩 D. 是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
李泽厚先生对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如下评述:“启蒙性的文化运动”与“救亡性的政治运动”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一拍即合”、“彼此支援”、“相碰撞而又同步”。遗憾的是,这种局面并没有延续多久,严峻的危亡局势和剧烈的现实斗争,迫使政治救亡全面压倒了思想启蒙。据此判断作者评述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1913年10月的《大总统选举法》尽管是在袁世凯授意下由国会制定的,但国会制定时执意对元首宣誓做出明文规定,要求总统就职时必须举行宣誓典礼,“余誓以至诚遵守宪法、执行大总统之职务,谨誓”。而“宪法未公布施行以前,前项誓词须声明遵守约法”。这一规定目的在于
A. 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B. 保障宪法的权威与威严
C. 维护北洋政府的统治
D. 增进总统选举的合法性
1876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
对答1 | 森: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李:此是谬论特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 |
对答2 | 森:中国不收其(朝鲜)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李: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 |
综合两则对答可知
A. 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
B. 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
C. 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
D. 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