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朝廷有依照诗名而取士的惯例。王维、白居易和元稹等著名诗人,都是先在市井里诗名鹊起,“为乐工或宫人传诵而流闻于上”,从而被加官进爵。这说明
A. 底层百姓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B. 商品经济推动唐诗世俗化
C. 市民价值取向影响了政府行为
D. 科举制度促进唐诗的繁荣
秦朝在中央设置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秦朝的这种做法旨在
A. 提高行政效率
B. 确保皇帝的决断权
C. 避免决策失误
D.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吕不韦徒蜀自杀;汉武帝执政53年,先后更换12位丞相,丞相任职的平均时间为4年,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这表明( )
A. 秦汉丞相位高权重 B. 秦汉相权无足轻重
C. 相权不能制约皇权 D. 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按照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1962年湖北随州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墓。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
A. 周统治中心在随州 B. 分封制遭破坏
C. 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D. 宗法等级森严
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
A. 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
B. 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
C. 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
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
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J斩”近代科学的传入,……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反映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重科学、讲实际,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摘编自晃福林《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
材料二 英国哲学家罗素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很简洁但也很中肯的定义。“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九明。”
——摘自张志伟《西方哲学智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任举一位启蒙思想家并概括其思想主张。
材料三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许多人,都对封建文化旧思想进行过抨击和批判。他们在反对旧学、提倡新学,批判“中学”、提倡“西学”的同时,以新的思想内容,新的形式风格,在许多思想和文化学术领域有所创新,有所建树。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一1919》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