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突出表明甲午战败
A.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B. 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C. 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
近代某一事件后,日本对华人不再优待尊重,甚至对华人充满了鄙视,也不再把中国视为其近代化的对手,提出要充当东洋的盟主。这一事件使
A. 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 江苏苏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D. 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工具
英国人密迪乐向太平天国将领提出进行鸦片贸易,遭到严厉拒绝。后英国特使又就《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向太平天国提出要求,被置之不理。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
A. 深受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
B. 具有独立自主的倾向
C. 以反侵略斗争为主要任务
D. 作为农民领袖的局限
《资政新篇》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它所“资取”的主旨是“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地学习西方,即根据本国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的事物与制度。但《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 )
A. 《资政新篇》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B. 其主张未能体现农民起义的现实愿望和要求
C. 其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肤浅
D. 当时中国缺乏进行重大改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据统计,广州的生丝出口量从1845年的6787担下降到1847年的1200担。对广州生丝出口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A. 贸易政策发生了变化
B. 战争对广州破坏严重
C. 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D. 生丝产量的大量减少
《软尘私议》描述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和议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该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天朝上国”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
B. 鸦片战争冲击了国人的旧思想
C.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D. 晚清政府仍厉行思想禁锢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