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通过大量文献和资料,深入分析了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初步阐述了剩余价值的思想,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些成果和结论都写进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这些研究成果
A. 揭示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社会问题
B.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学说
C. 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D. 论述了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特征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
A. 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
B. 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C.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D. 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全面启动”,“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 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C. 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 继续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9年6月28日中国巴黎和会代表团拒绝参加和会签字仪式,并发表声明:“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中国全权愿竭诚布陈,静待世界公论之裁判。”此事件
A. 揭开了反帝反封爱国斗争的序幕
B. 继承了义和团反帝爱国的传统
C. 抵制了违背公正原则的国际条约
D. 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新的方向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 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B. 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 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 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作者把辛亥革命作为“分界线”的史实依据是
A. 清帝退位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 武昌起义
D. 中国同盟会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