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中正评议人物时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南朝时期,中央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中正的品第成了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这一变化反映出
A. 世家大族完全垄断了中央的权力
B. 原选官标准被彻底废除
C. 中正官开始成为世家大族代言人
D. 中正官的权威日益下降
汉朝初年,2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
A. 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
B. 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
C. 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
D. 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两汉时期,地方长官(郡太守)拥有自辟僚属和察举大权。长官与僚属形同君臣,长官升调或僚属离职后,长官依旧自居“故主”,僚属则成为“故吏”。这主要体现了
A. 依附关系根源于察举制
B. 家天下的观念根深蒂固
C. 早期官僚政治尚不成熟
D. 郡县制下地方权力很大
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A. 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B. 皇权遭遇相权严重挑战
C. 赋予监察官员更大权力
D.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这种地方区划有利于
A. 延续汉初地方行政制度 B. 加强中央政府权威
C. 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 D. 增强区域文化认同
汉武帝任命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并领尚书事、为中朝之主。从此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成为惯例。这种做法
A. 使相权受到了制约 B. 导致武将专权局面
C. 致使行政机构膨胀 D. 推动决策权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