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井田制、授田制均田制到两税法,这就是古代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井田制、授田制均田制到两税法,这就是古代中国的四种税制。

皇帝根据亲疏远近来决定其分配土地的多少以及税收负担的多少,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和贵族要么拥有免免税权,要么与官府匀结,逃避税收。最大的地主——皇帝却完全不用缴纳税收。

皇室拥有自己的土地,但是皇家的私库与国库之间却并非完全封闭,皇帝经常会伸手进入国库花费财政税收。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列举了从唐朝租庸调到明朝一条鞭法的并税式改革的“积累莫返之害”,提出了并税式改革导致税上加税、愈演愈烈的著名命题,即历史上各种名目的税赋经并税式改革得以整编简化,但舫这些名目繁多的税种又重新出现,以致赋税持续攀升。

从唐中后期“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搏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

——据《从宪制看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及其启示》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财税体系趋于崩溃。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征收的各种报效、租课、津贴和杂捐不仅繁难苛重,而且缺乏透明和公平,厘金、盐税和关税被时人称为三大“暗税”。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就曾倡议仿行印花税。1909年,日本小林丑三郎所著《比较财政学》中文版面世,与此同时,《申报》、《东方杂杂》等媒体也刊登了系列介绍税收知识的文章。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推行的财政举措,是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之后又一重大体制改革,旨在根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配备相应的财权,以达到现代国家责、权、利相统一的治理目标,因而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清政府推行分税制的改革目标并未实现,却有利于规范和统一税收制度。清末税制改革遭遇重重阻力,许多新的税制在筹议、设计、立法甚至推行中纷纷流产,由于统治者尝试改革的出发点与民众期望相去甚远,彼此孤疑,导致方案冲突和搁浅。

——据《辛亥革命前后税制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税制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税制改革的背景。

 

 

(1)特征:以土地为核心,农民是税收主要承担者;呈现出家国不分的皇权专制特征;循环往复、不断累加;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渐趋松驰。 (2)背景:列强的侵略及战乱造成财政危机,激化社会矛盾;民族工商业不断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税收理论的广泛传播;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统治危机加深;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运动的推动。 启示:税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标本兼治;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加强税法宣传和纳税教育,营造和谐的税收环境;积极发挥税收调节作用。 【解析】 第(1)小问,根据材料“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和贵族要么拥有免免税权,要么与官府匀结,逃避税收。最大的地主——皇帝却完全不用缴纳税收”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税制以土地为核心,农民是税收主要承担者;“皇室拥有自己的土地,但是皇家的私库与国库之间却并非完全封闭,皇帝经常会伸手进入国库花费财政税收”可知呈现出家国不分的皇权专制特征;“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搏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可知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渐趋松驰等角度分析回答。 第(2)小问的第一问,根据材料“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财税体系趋于崩溃。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征收的各种报效、租课、津贴和杂捐不仅繁难苛重,而且缺乏透明和公平”可知这时期列强的侵略及战乱造成财政危机,激化社会矛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民族工商业不断发展,推动了税制的改革;“以达到现代国家责、权、利相统一的治理目标,因而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可知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税收理论的广泛传播;“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推行的财政举措,是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之后又一重大体制改革”可知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运动的推动等角度结合材料回答。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税收制度要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税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标本兼治,税制改革要加强税法宣传和纳税教育,营造和谐的税收环境,同时要积极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等角度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供给学派主张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里根政府上台后就实行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

A. 使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B. 直接推动了“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C. 促进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

D. 基本杜绝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查看答案

1945年,美苏两国以“北纬38°”线为界,分别接受日军投降。这就是“三八线”的来历。这一分界线的产生

A. 固化了朝鲜半岛的政治分裂局面

B. 为东亚和平发展埋下了隐患

C. 使美苏在半岛形成长期军事对峙

D. 是美苏“冷战”的必然产物

 

查看答案

17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傣后,就自动失去了议员资格。这一规定

A. 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 基本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C.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D. 体现了权力分立制衡原则

 

查看答案

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西塞罗意在说明

A. 法律是至高无上的

B. 执政官是最高的统治者

C. 法律就是最高执政官

D. 法律应该由执政官制定

 

查看答案

1961年1月初,周恩来在访问缅甸期间,对随同访缅的外贸部副部长雷任民说,你先不要回北京,直接去香港,确实搞清三个问题:一是能不能买到粮;二是运输问题能不能解决;三是中国银行能不能解决外汇问题。由此可见

A. 新中国暂时承认了英国对香港的主权

B. 香港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

C. 中国政府明确收回香港主权的意图

D. 中国推动粮食出口支援工业化建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