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A. 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
B. 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C. 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
D. 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 出处 |
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 |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
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 《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 |
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威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士以报国家 | 《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 |
A. 察举制弊端日益严重,无法维系
B. 世家子弟入仕导致政局动荡不安
C. 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
D. 察举制是政府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
《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从深层次上反映了
A. 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
B. 经济再发展动力不足
C. 南宋租赁经济盛行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由此可知
A. “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
B. 分封制是“家国同构”的制度根源
C. 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
D. 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99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所写《东籍月旦》一文,被认为是国人采用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的肇始。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阐述道“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1903年他又指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
1905年,梁启超又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指出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最后,梁启超下了结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由此,采启超从形式到内容,完成了“中华民族”这一科学的现代观念的定义。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中华民族”观念提出的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民族观念产生的影响。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开始进攻西欧。当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兵力与德国实力相当,但法国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自认为坚固的马奇诺防线上,对德国宣而不战。然而,德军并没有攻打马奇诺防线,他们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进入法国。40万英法联军集中向敦刻尔克撤退。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但是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的命令。
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撤退从5月26日开始,至6月4日结束,历时10天。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动用各种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尔克舰队”把34万大军从死亡陷阱中拯救出来,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1940年6月22日,德法在法国贡比涅森林中的一节火车厢里签署了法国向德国投降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法国亡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敦刻尔克大撤退取得成功的原因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