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1492~1595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仅占5%。材料说明西班牙
A. 确立殖民霸主优势
B. 未完成工商业发展的资本积累
C. 处于贸易中心地位
D. 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下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当时
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
| 年代 | 案件总数 | 长工案件 | 短工案件 |
雍正 | 1721〜1740 | 40 | 19 | 21 |
乾隆 | 1741-1760 | 81 | 37 | 44 |
| 1761〜1780 | 93 | 43 | 50 |
| 1781〜1800 | 131 | 48 | 83 |
嘉庆 | 1801〜1820 | 283 | 107 | 176 |
A. 刑部职能得以强化
B.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C. 雇工维权意识增强
D. 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唐朝初期的赋税主要以土地税与人头税为主,到唐朝中后期,变为以土地税和户税(财产税)为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财政越来越依赖财产税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均田制瓦解,土地兼并加剧
D. 赋税制度的改革
下图是中国古代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分布比例示意图。其变化的原因是
A. 中央管制的变革
B. 政治中心的转移
C. 经济格局的变化
D. 统治疆域的扩展
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到清代乾隆皇帝时,1741年突破1亿,1776年达到2亿,1790年超过3亿。到道光皇帝时的1834年突破了4亿人口,这种人口的大量增长对中国来说
A. 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B. 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C. 是长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 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
《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作者的意图是
A. 发展商品经济 B. 重农抑商
C. 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 告诫人们要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