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
A. 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
B. 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
C. 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
D. 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二:宋代的“城市革命”,是中国城市从封建的农业经济泥沼中挣扎出来的第一步。这时,城市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使整个社会结构呈现复杂局面,尤其是商品货币经济带来的新因素,也对人们的文化心理开始产生重大影响。
——施亮《北宋的“城市革命”》
材料三: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出了哪些新特点。
阅读下列关于经济与政策的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腾文工土》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两段材料反映了某土地制度的变化,请问该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该土地制度的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政策与经济的关系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
A. 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 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 手工业作坊增多
D. 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 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 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 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唐代长安城设立市坊制度,宋代东京城打破市坊界限,这种变化主要有利于
A. 市民的生活
B. 文化的交流
C. 国家对人民的统治
D. 商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