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代的农业生产中( )
A. 人地矛盾的显现 B. 精耕细作的传承 C. 稻麦种植的减少 D. 技术交流的增加
敦煌藏经洞文书中,记载了唐朝一男子给妻子的休书:“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反映出
A. 唐朝社会离婚率较高
B.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低下
C. 唐朝社会相对宽容、开放
D. 唐朝深受传统儒家婚恋观念的影响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 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在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命题,秦实行郡县制,东汉实行州郡县制;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宋实行路府(州)县制;元则实行省路府州县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这些王朝都对地方实施了绝对控制
B. 三级管理体制优于两级管理体制
C. 各朝地方管理体制因皇帝的好恶而调整
D. 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战国时期,士与大夫的位置发生变化,之前称“大夫士”,之后则称“士大夫”,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B. 士大夫的社会地位高于大夫士
C. 知识分子阶层和官僚阶层的对立
D. 形成重视布衣将相的社会风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朝鲜战争爆发前,苏联的援助主要在于训练朝鲜军队、提供武器装备和制订作战计划,斯大林绝对禁止苏联军人越过三八线直接介入战争。战争爆发前五天,金日成要求为已经抵达朝鲜的两艘舰艇提供10名苏联驾驶员顾问。莫斯科立即答复:拒绝这些要求,以免为美国干涉提供借口。
朝鲜战争爆发后,令斯大林和金日成感到意外的是,美国立即采取了干涉政策。美国参战也引起了中国领导人的关注。1950年7月2日周恩来召见苏联大使罗申,他强调,如果美国人越过三八线,那么中国军队将以志愿军的方式并穿着朝鲜人民军的制服与美军作战。为此,中国将在沈阳地区集中3个军,兵力12万人。最后,周恩来询问,苏联空军能否确保对这些部队的空中掩护。实际上,中国的东北边防军是在几天后才正式决定组建的,并限令8月5日前完成集结。周恩来在做出正式决定之前这样说,显然是有意让斯大林知道,中国领导人是愿意帮助朝鲜的,但同时也要让斯大林明白,苏联出动空军是中国出兵的条件之一。斯大林对此立即做出了回应。7月5日斯大林回电:“我们认为,立即集中9个中国师于中国边境,以便在敌人越过三八线时志愿军进入北朝鲜作战,这个作法是正确的。我们将尽力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不愿意公开介入朝鲜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出兵朝鲜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