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上海织布局获得了“如在上海本地零星销售,应照中西通例,免完厘税;如由上海径运内地,及分运通商他口转入内地,应照洋布花色,均在上海新关完一正税,概免内地沿途税厘”的特权。这一特权在当时
A. 利于提高国产“洋布”的竞争力
B. 旨在抵制外国棉布在华倾销
C. 阻碍了私营棉纺织业的发展
D. 表明政府加强了对海关控制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两国大臣及属员文书来往俱用平行照会”,此后,又通过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了两国常驻公使和领事制度,并指出两国“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这些规定
A. 使清政府舍弃天朝观念
B. 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初衷
C. 适应了近代外交的需求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明代首辅权重,面司札监的权力又在内阁之上,明武宗时期,刘瑾擅权,批答奏折多由宦官参与,内阁淡出,刘瑾以后,司礼监遂专掌机密,这表明明代
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 宦官拿握决策权力
C. 权力制衡机制已被打破
D. 君主专制受到抑制
宋代书籍《梦梁录》中说:“大抵都下买物,多趋名家驰誉者。”宋话本《白娘子永镇雷锋塔》讲述:许仙外出遇雨,药铺老陈借其一把雨伞,并再三嘱咐这伞是清湖八字桥老实舒家做的,八十四骨,紫竹柄的好伞。后来许仙又将这把伞借与白娘子,定下一段姻缘。这反映出当时
A. 工业生产已有质量意识
B. 雨伞是美好姻缘的象征
C. 消费者追求品牌的习惯
D. 商品经济推动文学的发展
下面是西汉时期中央太学博士弟子人数的变化情况统计图。此图可用于研究汉代
A. 郡国教育体系的建立
B. 法家学派思想的消亡
C. 汉赋文学兴起的背景
D. 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
商周时期,君统是君权的继承统系,宗统则是宗子权的继承统系,君统专就天子、诸侯而言,宗统则就大夫以下而言。因此,在“继承统系”的意义上,君统和宗统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商周的这一“继承统系”
A. 易造成君权的高度集中
B. 保证君权单线继承的稳定性
C. 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D. 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