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在京师、州城乃至县城,往往竖立“科甲功名”牌坊表扬地方在举业上有成就的士人。地方学校的各类建筑物往往也会在命名时采用科举入仕的著名官宦的姓名,或者取名为魁星、文昌(皆为科举神)。上述举措
A. 体现出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
B. 导致地方获得了部分选官权力
C. 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D. 有助于扩大科举的社会影响力
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助于
A. 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 B. 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
C. 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 D. 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
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 提高行政效率
B. 强化君主集权
C. 扩大统治基础
D. 利于集思广益
唐太宗时分天下为十道,一曰关内,二曰河南,三曰河东,四曰河北,五曰山南,六曰陇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剑南,十曰岭南。这表明唐朝
A. 地方管理制度弱化了中央集权
B. 为后来的藩镇割据埋下制度上的隐患
C. 南方和北方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D. 行政区划突出了山川形便的价值取向
汉高祖“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巨家于长陵”,汉武帝“徙郡国豪富至茂陵,赐迁徙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当时山东临淄有的强宗大族,还被迫离开故地迁居到几千里地以外的江南会稽。这一举措
A. 汲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B. 增加了财政收入,壮大了军事实力
C. 扩大了秦王朝的统治区域
D. 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
A. 证明皇位正统
B. 体现皇权独尊
C. 保证皇位世袭
D. 震慑割据篡权